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

研究方法─Week 6

Week 6 命題與假設/何謂理論(續)

認知面

上課一開始,Foster老師開始討論上禮拜命題與假設的作業,以下是我所寫的內容:

Proposition 1:
There i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Taiwanese aborigine’s information behaviour.
文化與台灣原住民的資訊行為有很大的關聯。

Proposition 2:
There i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iwanese aborigine’s prejudice of “The model of culture and 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ur”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ur.
在「文化與人類資訊行為的模式」中,台灣原住民的偏見與資訊尋求的行為有很大的關聯。

Hypothesis 1:
It is very likely that it has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ese aborigine’s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behaviour.
台灣原住民的文化與其資訊行為可能會有關聯。

Hypothesis 2:
It is very likely that it has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ese aborigine’s daily life and information behaviour.
台灣原住民的日常生活與資訊行為可能會有關聯。

在經過上課討論之後,才發現我所舉的例子有很大的問題。

以易耿的作業為例,他將原有的模糊命題,擴展成清楚概念的假設,但Foster老師認為在命題時就必須要有清楚的概念;後來由美美老師改寫命題1為假設:Aboringins’s belief is very likely influences people’s way of seeking health information. 將原來的文化(culture)概念,更精確的定義成原住民的信念(Aboringins’s belief)。後來老師們也提到了一些概念、命題與假設的概念,如:
  1. 當撰寫命題時,要先把概念在文章中寫出操作化定義。
  2. 命題與假設是互相對應的。
  3. 不要用模糊的概念,盡量用一個專指的概念。
  4. 要將命題盡量精簡,概念的範圍不要過於擴散。
  5. number of concepts and order/structure of the concepts of the proposition. (一個命題不要超過三個概念)、(若將原本的命題切割,要注意組合的邏輯結構)
  6. Proposition is the hypothesis the testable version of proposition (假設是可以被驗證的。是命題的驗證版本)
  7. includeing an expression of the likelihood/probabi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(通常假設都要把可能性放進去)
由以上對於命題、假設與概念的一些概念,可知我的作業內容還可以更為精準,我只將乃靜老師文章中一個大的概念挑出來講(文化與資訊行為),但命題應該使用更精準的概念,如美美老師改寫的易耿例子,應該使用清楚的概念(文化與資訊行為太過廣泛、模糊)。

理論三層次

正式理論(課本翻成形式)(formal theory):概念較抽象,可以被一般人所接受,可放在較廣的社會中。
實質裡論(substantive thoery):概念較具體,只能被應用在所研究的範圍中(範圍較小)

例子 Kuhlthau博士的論文:請十個高中生每週寫心得日誌,觀察他們資訊行為之改變。
一開始只能應用在高中生寫PAPER(實質理論),後來後續研究公共圖書館,便可應用至公共圖書館中(正式理論)。

要如何解釋?(解釋的類型)

1.解釋成因/因果解釋(causal):解釋事情背後的原因。(如:為什麼會有挫折→因為對知識的結構瞭解不完整。所以我們在做研究時,需要看表面概念的背後思維是什麼。)
2.結構性解釋(structural):以實質上的結構來解釋事件,以結構互相比較,就可以看出結構上的差異並解釋其原因。
3.詮釋性解釋(interpretative):純粹解釋現象。(如葉老師原住民在其特殊的文化當中,如何收集資料)。

理論的架構(範圍)、理論化的階段

實證推論(需要假設和檢驗的實際資料)→中距理論(驗證中或驗證後的模糊理論?)→理論架構(成熟的理論模型)

從實證推論到中距裡論,需要將假定、假設、命題等放進去驗證。最後就可以是一個理論、模式。(排列由左而右,從具體至抽象)

行動面

因為上課時間不足,所以未完成小組調查的分組,Foster老師讓我們回去自己想有興趣的題目,老師也給了我們TASK1的三個方向:

  1. 選其中一個研究方法,如民族誌到底是什麼?根據的理論是什麼?LIS如何使用此理論?
  2. 讀者的資訊行為:選擇一個特定對象,用了什麼方法?研究結果?
  3. 以理論為主:如哪些LIS的研究用了紮根理論,研究發現?

因為最近在討論實習的內容,我們這組是要推廣圖書館資料庫的使用率,很自然的就想到,有沒有人做過圖書館資料庫使用的研究,所以我就把題目定為:
圖書館資料庫使用者的資訊行為研究
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of database users of library.

不過我也不確定是不是有人只針對「資料庫使用」的研究,但圖書館使用者研究很多就是了。

感受面

這次上課我個人的感覺還不錯,一開始讓大家上傳檔案,是花了許多時間,不過後來開始上課和討論後,有種振作的感覺,台上老師教學,台下的我們也用joinNet討論問題,感覺很不錯。
但是英文聽力始終還是不能突破...讓我覺得有點沮喪,近來想尋覓補習班,除了加強英聽以外,也為了之後英文檢定做準備,希望我的英文可以進步。

沒有留言: